近日了解到,9月16日7时30分前后,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以强台风级登陆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预计“贝碧嘉”登陆后还将深入内陆,给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带来强风雨。
上海江苏等地是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比较多的地区,很多施工质量比较一般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在此轮台风中损失严重!
根据公告,2024年9月6日16时20分前后,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2 米/秒),给海南省多地造成了严重灾害。受台风影响,海控能源及下属公司出现了部分资产受损(主要为分布式光伏资产)、原材料受潮等问题,对其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初步估算影响金额约4300万元。
以及历史上多次台风对光伏电站造成的影响,确实给光伏行业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和反思。
包括并不限于:
产品选型上,是否需要选择具有更高抗风性能的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这些产品应经过严格的风洞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可靠性。
设计标准上,是否需要提高光伏电站的设计标准,使其能够承受更高级别的风压,这可能涉及更严格的工程计算、更频繁的使用安全系数,以及更先进的结构设计。
经济性上,对于17级飙风这样的极端天气,提高抗风能力可能会增加初期投资,但考虑到长期运营的稳定性和减少灾难后的重建成本,是否为一个值得的投资,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地理规划上,是不是因为台风风险就放弃在沿海地区安装光伏电站,亦或在台风多发地区进行详细的地理和气候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土地利用、电网接入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选项,以确定最适合建设光伏电站的地点。
此外,还可从技术适应性上开发和采用更适合沿海环境的光伏技术,如使用更轻质的材料和设计,以减少风荷载的影响;采用创新解决方案探索创新的设计和建造方法,如浮动光伏电站,使其更适合台风多发的沿海环境。
每一次台风过后,我们不应只是重建,而应深思如何与自然更好地对话,如何将每一次的挑战转化为提升我们抵御力量的机会。(此部分来源:全球光伏)
上一条:新型轻质高强度光伏组件
下一条:引导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是大势所趋 |
返回列表 |